院區開放 2024:探索能源與AI科技 共創未來
活動訊息
2024-10-19
中央研究院今(19)日舉辦一年一度的「院區開放」(Open House),吸引萬名民眾走進院區,參與科學探索。今年活動以「未來世代的必修課:能源與AI科技」為主題,包含專題演講、影像展覽、自然聲景展及近300場互動科普活動,讓大小朋友在知識的殿堂中充電,體驗科技如何塑造未來。
主題演講:能源與AI科技 掌握未來趨勢
當今世界正面臨氣候變遷與人工智慧(AI)發展的雙重挑戰,為此,中研院特別舉辦主題演講,由院長廖俊智主持,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陳于高與資訊所副研究員黃瀚萱擔綱主講,共同探討能源與AI科技如何影響未來。
陳于高主任以「人類的新使命—用潔淨能源來扭轉全球暖化的劣勢」為題,介紹中研院的淨零科學研究,提出「淨零五支箭」技術,包括去碳燃氫、高效太陽光電、海洋能、地熱能及生質碳匯。他強調,臺灣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,位處太平洋火環帶,若能積極開發潔淨能源,將有助於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。
黃瀚萱副研究員則以「多模態生成式AI如何改變我們未來的日常生活」為題,探討AI如何重新定義人與科技的互動方式。她強調,AI已從單一模式發展至多模態,能同時處理語音、影像與文本,並具備感知、推理與學習能力。然而,AI技術的發展也帶來倫理與價值觀的挑戰,因此,人類應學會判斷AI的準確性,並以道德標準來規範其應用。
廖院長鼓勵年輕學子勇於探索,並指出:「AI目前的限制正是每個人的機會。」他期許未來世代能思考AI無法解決的問題,將科技挑戰轉化為創新契機。
多元展覽與科普活動 引領探索科技奧秘
除了主題演講,今年院區開放還精心策劃多項展覽,讓民眾透過不同方式認識科學發展。
「院區70週年影像展」:回顧中研院70年來的科學歷程與研究成就。
「福爾摩沙 蕨·響」自然聲景展:結合聲音與影像,呈現臺灣多樣化的生態環境。
300場科學互動體驗:涵蓋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天文等多個領域,讓大小朋友在遊戲與實驗中學習。
院區開放 近距離體驗前沿科技
為讓民眾更深入了解科學研究,中研院特別開放院區,提供機會參觀研究設施、實驗室及科技展示空間。透過專家導覽,參觀者可以近距離了解前沿科學如何解決全球挑戰,並探索未來可能性。
此次院區開放不僅是一場知識的饗宴,更是一場關於未來的對話。中研院希望透過開放與交流,激發更多人對科學的興趣,共同探索能源與AI科技的無限可能。
更多內容,請見中央研究院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sinica.edu.tw/news_content/55/2761
照片花絮